
張茂介紹浙醫二院急診重癥監護室。
記者程雪報道 救護車一響,牽動著無數家庭的心,病患進入急診室的那一刻,急診科醫生就默默地承擔起為生命保駕護航的重擔。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張茂把這份責任總結成一句話,“我們需要時間(搶救生命),(生命的)時間需要我們!
拯救生命是天職
“哎呦,哎呦,我真的好痛!睆木茸o車內抬出的擔架上,一位大伯痛得有點受不了。圍繞在四周的醫護人員唯恐他受到顛簸,盡力控制著擔架方向,平穩而迅速地把他送入浙醫二院的急診搶救室里,整個過程不足1分鐘。
“受傷原因是電瓶車撞傷,目前情況穩定,外傷部位多一些,具體是哪些部位受傷,我們還要再進一步確定!奔痹\醫學科醫生們一邊迅速判斷病情,一邊走向病床準備救治工作。
在這間急診復蘇單元里,最多時一天要送進來七八個最危重的病患,一年救治1000多例嚴重創傷病人。張茂說,每個病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人是食物中毒,有人是因為整容后的過敏性休克,還有的人出現昏迷、大出血等危險癥狀。
自1996年畢業后到浙醫二院急診醫學科工作至今,張茂多年來一如既往,從不曾懈怠,“這是一種救死扶傷情懷,也是急診科醫生的擔當!
無論是嚴重創傷者,還是疑難復雜危重病人,張茂憑借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多次成功拯救患者。其中,包括七根鋼筋穿身的福建工友,公交車縱火事件中的多名燒傷患者,以及餐館燃爆事件中的幾名不同程度的爆震復合傷員等。
讓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
張茂每天上午的工作始于急診交班討論、終于危重病人巡視,連午飯也在討論會上解決。雖然忙,但他仍抽出時間帶頭普及急救知識。張茂告訴記者,“心肺腦復蘇是急診的一個工作重點!彼磉^一組數據,在中國,發生心臟驟停之后,心肺腦復蘇的成功概率只有1.3%,浙醫二院每年大約接收200多例此類病患,救治成功率5%。
“太低了,和很多發達國家沒得比!崩习傩杖狈本瘸WR,張茂既痛心、又著急,“我們只能從我做起、從身邊抓起!奔痹\醫學科積極參與醫院的急救知識普及,連保安、保潔、工人都要參加學習,成效明顯。
“之前有一次,保衛科副科長在巡查時突然倒地,一起巡查的保安立刻撥打消控中心電話,同時對他進行了心肺復蘇。急救人員趕到后,進行了相關處理,成功地從死神的手中奪回了他的生命!睆埫f。
科技讓急診變得更加智慧
在難得的休息時間里,張茂從電腦上翻出了很多浙醫二院的老照片給記者看,“這張是我們第一間EICU病房,里面的呼吸機、監護儀等在當時屬于國內頂尖設備;這張是搬到新大樓拍的,我們的病房條件越來越好,整個急診室的配備足以與國外一流醫院媲美!睆埫鐢导艺涞卣f。
“我堅信,科學技術的進步能夠為醫療事業開拓更廣闊的天空!痹趶埫难壑,日新月異的新興科技,能夠為醫療急救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活力。
今年4月,張茂聯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長興院區、杭州迅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國內率先搭建縣域的無人機緊急醫療救助網絡體系。
“出現醫療急救事件時,無人機能發揮出獨特的優勢,快速傳遞急救器材、藥品、血液標本!睆埫忉,遇到心梗、創傷、大出血的患者,趕在患者送達醫院之前,利用無人機運送血液標本,提前完成檢驗和準備血液,能有效縮短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
從業20余年,張茂見證著杭州醫療急救事業的飛速發展,他相信,在人工智能的時代,急診也會變得更加智慧、為更多的人帶去生命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