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娟
記者阮向民報道 美,是一種追求,一種境界!拔逡弧鼻跋,黃金娟走上了全國“最美職工”領獎臺。這位從一線電力崗位一路走來的“大國工匠”,用35年的堅守詮釋著奮斗之美、奉獻之美,深情演繹“我心永恒”。
“小小電表,一頭連百姓,一頭連國家!秉S金娟這樣看待這份事業。由“小小電表”萌發的“小小夢想”,帶著她走進人生的另一種境界。
三麻袋手繪圖繪出的“小小夢想”
去年4月30日,央視“大國工匠·創造力”欄目的主角是黃金娟,在節目的最后,黃金娟說了這么一番話:“在實際工作崗位中解決一個小問題,也是一種幸福!
黃金娟口中的“小問題”其實在同行們眼里蘊含著大能量。
時間回溯到1984年,黃金娟從浙西電力技校畢業后,分配到紹興電力局從事電表檢定工作,這項看似輕松的工作其實勞動強度并不小。
“每天上班就是重復機械操作,比如要把每塊表上的螺絲一顆一顆地擰緊。幾年的螺絲擰下來,很多人的胳膊都落下了傷痛,洗衣服擰水,一用力就會痛!备岦S金娟擔憂的是,人工檢定作業方式環節繁多、操作復雜,存在差錯風險和安全隱患。
從那時起,黃金娟就思考著怎么解決這個“小問題”,通過“機器換人”,實現“智能化計量檢定”的設想開始在她心里萌芽。2006年,她通過企業工會提交了嘗試創新研究的申請。這個想法在當時人工檢定的大環境下近乎異想天開,國內外均沒有可借鑒的先例。幸運的是,她的設想得到了單位的支持。
這以后,黃金娟開啟了實驗室、辦公室、食堂之間“三點一線”的工作模式,通宵分析、測算、試驗成為了家常便飯。她帶領團隊前前后后開了120多次的技術討論會,技術方案一再推倒重來,光手繪圖就裝了3麻袋。
從思路提出到第一臺工程樣機誕生,再到第一代、第二代系統不斷優化,花了整整10年時間!笆昴ヒ粍Α,黃金娟用堅持成就了夢想。
數千次比對,只為提高0.5秒
“十年磨一劍”,磨的是一顆匠心。黃金娟說,一切近乎苛刻的細節追求,只為最終成果離完美的目標更近一點。
為了提高0.5秒的整體作業節拍,黃金娟和她的團隊經歷了數千次的方案優化比對;為了獲得接拆線的最佳壓力范圍,連續數個月開展單一動作窮舉測試……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這套自動拆接裝置實現了從傳統人工檢定45分鐘到智能檢定2秒鐘的飛躍,檢定能效由人均每天80只提升至4700只,整體效率提升58倍,檢定準確率更是達到了百分之百,人員精減了90%。
檢定一只電表,包含了多少細節,多少學問?看看黃金娟手握的40多項專利,心中大致就有了答案。黃金娟解決的這個“小問題”在業界成就了一項“大發明”,如今,這項成果在國內28個省市全面應用,并通過專利許可實施方式推廣到了丹麥、韓國、馬來西亞等9個國家。
感恩這個追夢圓夢的時代
“作為一名和電能表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一線電力工人,30多年一路走來最大的感觸就是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組織的關懷和培養,非常感恩、珍惜我們所處的好時代!边@些年來,黃金娟收獲了諸多榮譽,成為了國家科技進步獎自設立以來首位獲獎的女性工人。在她看來,這些榮譽應該歸功于這個能讓勞動者有夢想、圓夢想的時代。
從一線生產崗位到浙江省電力科學研究員,黃金娟初心不改,繼續追尋電能計量的創新夢想。在這過程中,省電力公司、各級工會給予了全方位的支持。為自動接拆線、智能移載等多項核心技術的攻關提供人力物力與場地設備條件;幫助完成專利申請,形成了電能計量檢定領域一系列自主知識產權;電能表智能化計量檢定成果經省總工會、全國總工會逐級推薦,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使基層一線職工的創新成果走上國家獎的領獎臺……黃金娟說,身處好時代,只要敢于創業創新,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平臺和機會。
我心永恒,方能堅定篤行。黃金娟說,“將每一件‘小事’做到極致,是我一生堅守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