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body id="6m2z4"></tbody>
  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20001
    浙江工人日报社 主办
    新闻服务热线
    0571-88851111
    采访中心:0571-88851111
    报纸编辑部:0571-81916093
    新媒体部:0571-88864594
    事业发展部:0571-89937119
    首 页 | 工 会 | 企 业 | 人 物 | 维 权 | 读 书 | 民 声 | 人 间 | 视 觉
    您现在的位置: 浙江工人日报网  >   正文

    在收到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来信后,习近平总书记2月9日给队员回信,向他们以及广大援外医疗队队员致以问候,希望医疗队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

    “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要为生命兜底!”


    2023年02月13日 09:30   来源: 浙江工人日报   作者:樊昕旖 朱鑫 孔越 张芬娟 吴梦诗
     

      南湖畔的嘉兴和中非首都班吉,相隔山川大海,跨越7个时区,这两天都因同一封回信而振奋,因同一群人而感动。

      他们就是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11名队员中,除1名翻译外,均来自嘉兴各医院。去年6月11日,他们集结出发,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用点滴行动持续擦亮“非”凡的“中国名片”。

      “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要为生命兜底!”

      “患者走出诊间后,在拥挤的走廊高兴地跳起了舞。”看到这一幕,医疗队的眼科医生章友美也情不自禁跳了起来。

      中非共和国靠近赤道,过量的光照使得当地居民眼部疾病高发,但眼科医生的稀缺,让大家束手无策。作为眼科专家,章友美这“一把刀”尤为珍贵。

      然而在援非的过程中,医疗队队员常常要和各种不足、各种不确定性较劲。院里唯一的超乳机短期内修复无望,看着仅凭光感摸索的患者,章友美暗暗攥紧了手术刀。

      快一点,再快一点……白天在手术台上打磨,晚上一闭眼,还在脑海中复盘,队友们开玩笑:“这一把刀拼了。”其实,这是他在暗自较劲,就要凭一双手,追上机器的速度。

      过去8个月,医疗队已累计开展160台眼科手术。对于中非眼科患者来说,中国医疗队就是重见光明的“希望之光”。

      “做?不做?”有时,这“一把刀”还要作出生命的抉择。

      去年底,一位96岁的老人在子女的搀扶下走进诊间,表情极其痛苦,家人脸上满是期盼。

      经检查,老人所患的是角膜穿孔伴感染性眼内炎。“极易引发严重并发症,不能拖了,得马上手术。”但章友美刚喊来团队,却又纠结起来。

      医院既没有呼吸机,也没有心脏检查设备,再加之老人年事已高,一旦术中发生危险,同样会危及生命。

      “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要为生命兜底!”他和队友一商量,快速制订治疗方案。几人一同进入手术室,模拟国内的“多学科作战”,悬着心、咬着牙,又是一场较劲。可喜的是,手术圆满完成。

      章友美常常掰着手指计算,余下的日子还能点亮多少人的光明。他还收了一名当地助手,希望教给他多一点、再多一点。

      “再小的药房,也是展示中国的窗口!”

      “丁零零……”清晨6点45分,王小琴一天的工作开始了。一个不到30平方米的小药房,就是她这8个月来坚守的“战场”。

      “每天都要清点,因为在这里,每颗药都可能是救命药!”戴着黑框眼镜,身材略显消瘦的王小琴,站在药架前神情专注。

      作为嘉兴市第二医院药剂科的主管药师,王小琴在国内的工作早已实现“数字化”,但在班吉,一切回到“手工时代”。各个科室有什么药,哪些数量不多了?如果不及时盘点,就可能有紧急时刻“无药可用”的危险。

      “最近抗疟药需求量增大,必须制订使用计划了。”说着她马上拿出笔记本,把药品名称和数量做了特别备注。及时向各科医生反映药品库存量,成了她的当务之急。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这句话,王小琴始终记在心里。与上一任药师的交接也格外有仪式感,一沓厚厚的资料,密密麻麻记录着260多种药品的价格和用途。除了取药、送药,王小琴一头“闷”在药堆里,检查药品效期,整理药架,贴标签,将药房收拾得井井有条。

      在很多人看来,这份工作不显山、不露水,但王小琴常说:“再小的药房,也是展示中国的窗口。”工作中发现一些患者只会当地的桑戈语,她还请教翻译,特地学习如何用当地语言表达药品的用法用量。现在她总是会先用法语说一遍、在药盒上写下来,再用当地画圈的方法进行备注。这样的贴心举动,打动了很多患者,也赢得了患者的尊重。

      “谢谢王医生!”近日,药房的格子窗外传来一句生硬的中文道谢。王小琴探头望向患者,彼此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医道无界,年轻人要扛起更多责任!”

      上个世纪60年代初,第一批援非医疗队抵达阿尔及利亚,其中就有一名针灸医师,他将中国古老的银针带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他运用针灸疗法解除病痛,中医被当地百姓视为神奇的“魔法”。

      在班吉中非友谊医院,来自嘉兴市中医医院的90后针灸医生郝亚波,面对的是又一场关乎“未来”的战斗。当地人民多患有肌肉、关节疼痛,再加上肆虐的传染病常常引发严重后遗症,不少人在染病后出现偏瘫,其中还包括儿童。

      众多患者中,令他印象较为深刻的,要数一位偏瘫1个半月的5岁男孩。针灸有一定的痛感,郝亚波特意在施针时播放中国歌曲,悠扬的音乐声一响起,小男孩总能快速安静,仿佛忘记了疼痛……

      一个疗程过去,奇迹也出现了,男孩“一天一个样”:先是在搀扶下可以走路,再是晃晃悠悠地单独行走,最后偏瘫侧的手也可以拿起食物;直到有一天,他不需要母亲搀扶,独自走进了诊室……最后的一次治疗完毕,小男孩用稚嫩的法语对郝亚波说“谢谢医生”。

      在援非医疗队里,针灸师不仅承担救死扶伤的重任,更要充当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郝亚波身边总围着一批当地医生,他也从不吝惜、悉心传授。如今,已有当地医生能独立进行简单的针灸治疗。他还把中医文化搬上班吉大学的课堂,“圈粉”一大批学生,甚至有人许下赴中国学中医的心愿。

      当地交通极为不便,步行、摩托车、船交替,患者行程有时需要数小时。但每天,中医诊室外的长廊上还总排着长队。

      “医道无界,中医正在走向世界,我们年轻人要扛起更多责任,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郝亚波眼神坚定。

      一个词的“异口同声”——“Merci(谢谢)!”

      “Merci!Merci!”去年12月的一天,早上8点多,张才军诊室外传来一声声道谢。只见一个小伙满脸笑容走进诊室,绕着医生走了一圈又一圈。张才军正疑惑着,慢慢认出小伙,这正是他数月未见的卡布瑞。看到患者能脱离轮椅自由行走,他既惊喜又欣慰。

      “因为意外受伤,他当时已在轮椅上呆了8个月,在其他医院治疗未见效,走投无路才找到我们。”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卡布瑞的“倒下”,让这个家庭陷入了绝望。回想第一次看诊的情景,张才军永远忘不了他们迫切的眼神。

      身经百战的张才军很快便找到病因,并制定了针对性诊疗方案。三次治疗后,小伙重新站了起来。8个月来,医疗队已累计完成门急诊16675人次。对于张才军来说,卡布瑞只是接诊过的一位普通患者。但对卡布瑞一家来说,医疗队给予的不亚于一次“重生”。临走时,卡布瑞紧紧握着张才军的手,郑重地道了声“Merci”。

      “很多时候,不仅是我们治愈他们,他们也在无形中治愈我们。”医疗队队长王宝祥动情地说,在这里,队员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Merci”,其中还有不少人特意学了中文词,顶着烈日风沙,也要当面来道一声“谢谢”。

      响必应之与同声,道固从至于同类。当一个词变得异口同声时,川流不息的乌班吉河,见证着中国和中非两国诚挚的友谊。

      “在我们中非百姓眼里,第19批援中非医疗队队员,是我们身边胜似亲人的至亲至爱家里人!”在得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喜讯后,中非卫生与人口部长索姆塞第一时间送上祝福,难掩激动之情。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一批批远赴异国他乡的中国医生,仿若一盏盏明灯,为非洲病人带来希望。

      “下一支中国医疗队一定和我们一样,你们放心。”中国首支援非医疗队离开时,曾向赶来挽留的病人庄严承诺。如今,一批批自称平凡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在非洲干出了不平凡的事迹,用坚守与付出,让这句朴实的话,得到时间的印证。

    责任编辑:张永炳 
    版权和免责说明:凡注有"浙江工人日报记者"或电头为"浙江工人日报网"的稿件,转载必须经原创作者同意,并保留"浙江工人日报"等字样。

    相关内容
    广告联系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投诉建议
    浙江工人日报网版权所有 ©c2008 浙ICP备05017986号    浙ICP备05017986号-1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短信:18806501498  传真电话: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中国免费特级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