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body id="6m2z4"></tbody>
  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20001
    浙江工人日报社 主办
    新闻服务热线
    0571-88851111
    采访中心:0571-88851111
    报纸编辑部:0571-81916093
    新媒体部:0571-88864594
    事业发展部:0571-89937119
    首 页 | 工 会 | 企 业 | 人 物 | 维 权 | 读 书 | 民 声 | 人 间 | 视 觉
    您现在的位置: 浙江工人日报网  >   正文

    痘印、疤痕毁颜值

    “美丽人生”试试这几款“磨皮大法”


    2023年02月13日 09:40   来源: 浙江工人日报   作者:程雪
     

      青春没了痘印还在、剖腹产后留下难看的疤、外伤缝合后蜈蚣状的痕……瘢痕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必然的产物,当它们久久无法愈合,就在皮肤上留下永久的记忆。该如何修复疤痕?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整形美容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韩超介绍四种“磨皮大法”。

      瘢痕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影响器官

      瘢痕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疤痕,是烫伤、外伤、手术等情况引起的皮肤损伤愈合后的组织,表面异于正常皮肤,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白色或褐色的外观,可伴有瘙痒和疼痛,严重的瘢痕会明显凸出或凹陷于皮肤表面,甚至引起器官的功能障碍。

      瘢痕多呈现为点状、线状、块状、片状、以及蜈蚣脚状等。前4种状态可能是外伤、手术、长痘等引起,蜈蚣脚状瘢痕是由于传统缝合产生的,“医生可能更多地考虑如何解决紧急的创伤修复和功能性问题,忽略了美观度,这种缝合拆线后,便可能留下如同蜈蚣腿一样的瘢痕。”韩超说。

      从皮肤表现上分类,瘢痕分为凸起的瘢痕和凹陷的瘢痕;从其本质上分类,分为浅表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和瘢痕疙瘩。

      有些瘢痕明明可以自愈,但若在恢复期吃辣、饮酒、吃发物、又或是总用手摸患处——这些刺激都属于“催化剂”,使患处发胀、发烫、发硬,导致瘢痕过度增生。

      有人觉得不就是一块疤么,长在衣服盖得住的地方,可以不用管。“这种想法很局限,长在‘特别位置’的瘢痕,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器官等功能障碍。”韩超举例说,若长在关节周围,会牵扯其周围的皮肤,影响关节功能;若长在眼周,收缩的时候扯到眼周皮肤,导致爱流泪、睑外翻等情况;若长在口周就更不得了了,一收缩,嘴巴也跟着“变小”,甚至张不开口。

      轻型瘢痕可以尝试修复

      轻型瘢痕可以通过激光、打针或自体脂肪胶移植等方式进行修复,具体方法需要根据瘢痕的类型选择。

      韩超说,像那种看起来平平的,但摸起来稍微有些粗糙的瘢痕,属于浅表性瘢痕,推荐选择激光治疗,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或非剥脱性点阵激光都能对疤痕起到平复作用。若一次效果不明显,可以实施多次,但间隔需要在3个月以上。

      “对付”皮肤表面稍稍凸起、摸起来硬硬的瘢痕,打针是个好办法。目前有两种针可供选择,打瘢痕软化针和打肉毒杆菌毒素,它们都能软化瘢痕并促进其消退。打针也是无法保证一次到位的,这种稍微凸起疤痕中轻者需要打2-3次,重者或疤痕体质者要打5-7次。需要注意的是,打瘢痕软化针时间间隔为3-4周,打肉毒杆菌毒素则要间隔3-4个月。

      对于凹陷性瘢痕,自体脂肪胶移植填充能起到很好的填充作用。韩超介绍说,脂肪胶中富含干细胞,移植到凹陷的部位可以让瘢痕变得不明显。不过,为防止脂肪被吸收,一般要多打20%-30%的脂肪胶。

      严重瘢痕采取手术切除

      白女士剖腹产后肚皮留下一道明显的凸起瘢痕,想到自己以后再也不能穿比基尼了,爱美的她非常难过。

      “她过来的时候非常不自信,连掀开衣服让我查看瘢痕都显得很难为情。”韩超说,白女士这种瘢痕要进行手术切除,后期采取一系列预防瘢痕增生的手段效果非常好。手术可以解决大部分的瘢痕问题,特别适用于剖腹产后瘢痕,影响人体功能或活动的瘢痕,以及蜈蚣脚状瘢痕。

      对于剖腹产留下的瘢痕,往往伴有腹壁松弛,所以手术切除的时候,可同时进行腹壁成形术,让肚皮重新变得紧致,还可以同时塑出马甲线。若腹壁松弛不明显,可以通过抽脂体型雕塑和自体脂肪胶移植,达到同样的效果。手术时间一般为1个多小时,最长也不过2-3小时。

      “通过治疗,可以让瘢痕变小、变得不明显,就像白女士术后瘢痕处只剩下一条细线,像用笔画上去似的。”韩超提醒大家调整好自己的预期,不管有哪种程度的瘢痕,选对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磨皮”。

    责任编辑:张永炳 
    版权和免责说明:凡注有"浙江工人日报记者"或电头为"浙江工人日报网"的稿件,转载必须经原创作者同意,并保留"浙江工人日报"等字样。

    相关内容
    广告联系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投诉建议
    浙江工人日报网版权所有 ©c2008 浙ICP备05017986号    浙ICP备05017986号-1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短信:18806501498  传真电话: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中国免费特级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