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body id="6m2z4"></tbody>
  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20001
    浙江工人日报社 主办
    新闻服务热线
    0571-88851111
    采访中心:0571-88851111
    报纸编辑部:0571-81916093
    新媒体部:0571-88864594
    事业发展部:0571-89937119
    首 页 | 工 会 | 企 业 | 人 物 | 维 权 | 读 书 | 民 声 | 人 间 | 视 觉
    您现在的位置: 浙江工人日报网  >   正文

    老员工“零流失”是怎么做到的?

    泰昌实业:不仅“留得住”,还能“干得好”

    2023年02月17日 10:32   来源: 浙江工人日报   作者:李凡
     

      正值春招旺季,“招工难”“留人难”是很多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杭州市临平区,有这样一家传统制造型企业,却交出了20年以上老员工“零流失”的亮眼成绩单。

      坐落于临平区塘栖镇大运河畔的浙江泰昌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力铁塔的设计、制造和安装业务的企业,基于行业特点,职工工作环境相对艰苦。然而该企业却连续多年实现“劳动合同签订率100%、劳动报酬给付率100%”,企业工会多年来不仅做好了职工的“娘家人”,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还以“店小二”般的细致与关怀,推出泰昌“泰爱+”品牌,构建了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让职工在物质与精神上双丰收。

      立体化服务

      为职工权益保驾护航

      走进“泰昌实业”的生产车间,安全作业操作流程贴在入口处最显眼的位置,车间主任介绍,公司根据每一道生产工艺的特点编写了安全培训教材,并制定了事故应急预案,通过定期宣导、演练、考核,加上每年定期体检,全方位保障工人们的安全和健康。

      “我们要求全体员工树立‘质量在我心中,产品在我手中’的质量意识,用心点亮‘品质泰昌’……”“泰昌实业”副总经理王恩久曾在集团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上,就“质量零缺陷质量零事故”主题进行分享。他表示,“泰昌实业”成立于2003年,始终把质量视为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正是对质量的严格把控,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同时也让产品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公司得以稳步发展。

      据介绍,为了进一步服务职工,“泰昌实业”还建立了工资平等协商机制,推动职工收入“稳中有升”,年平均增长幅度达8%。“基本待遇和福利要落到实处,对员工努力的激励机制也要做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在劳动关系中做到公平与和谐。”企业工会主席黄培海说。

      “3+1”模式

      赋能员工技能成长

      “不仅要让员工在技能上不断精进,还要创造机会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记者了解到,“泰昌实业”通过打造创新职业技能“3+1”培训模式赋能职工素质提升,即依托泰昌研学中心开设巅峰、启航、阳光“三个计划”,开办生产管理运行班“一个班”。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培训体系中,学习机会不只面向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开放,还有更多的课程面向一线基层职工。培训内容则根据职工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进行制定,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企业年均培训410余场,培训人次达4700余人。不仅如此,为了营造“学习型”的企业氛围,“泰昌实业”还以创新活动激发员工内驱力,如在“师徒结对”中引入传统拜师礼仪,不仅让新老员工都感受到“传帮带”的重要性,也有助于推动职工进步,帮助他们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据统计,“泰昌实业”目前已拥有中、高级职称人才30多人,研发技术人员50人;2人获评杭州市劳模,1人荣获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泰爱+”显温度

      职工与企业“双赢”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今后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好好学习。”作为一名“泰昌二代”,小王自小跟着父母来到临平学习生活,成绩优异的她是名“小学霸”。去年在“泰昌实业”的“金秋助学”活动中,她还收到了父母所在企业发放的助学金,这让她和家人倍感温暖。企业自2014年开办“金秋助学”活动以来,截至目前共助力115位职工子女圆了大学梦,资助总额160余万元。

      黄培海告诉记者,为了更精准更细致地分担职工的后顾之忧,“泰昌实业”构建了“泰爱+”帮扶平台,通过完善党员联络员、党员管理干部驻基层等机制,深入调研产业工人需求,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渠道畅通,让企业能够及时了解职工需求,定期对困难职工及其家庭给予帮扶,目前已累计发放帮扶资金120余万元。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不仅依托基本的薪资保障,更要给予职工同企业荣辱与共的收获感和归属感。”在黄培海看来,新型和谐劳动关系的立足点是企业与员工“共创共赢共享共富”的理念,只有如此,才能让和谐氛围更深化,在探索共富的路上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

    责任编辑:张永炳 
    版权和免责说明:凡注有"浙江工人日报记者"或电头为"浙江工人日报网"的稿件,转载必须经原创作者同意,并保留"浙江工人日报"等字样。

    相关内容
    广告联系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投诉建议
    浙江工人日报网版权所有 ©c2008 浙ICP备05017986号    浙ICP备05017986号-1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短信:18806501498  传真电话: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中国免费特级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