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走出,折腾一圈又回到农村,徐华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正如她发在朋友圈激励自己的话:“一路前行,不负时光;不管快乐,还是痛苦,只要经历了就是财富;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定还有更好的安排。”
说起徐华,许多认识她的人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传奇”二字。17岁的她就开启了自己的打拼之路——做过乡镇企业的纺织女工,在市场卖过衣服,在药店上过班,还做过品牌男装店的销售员……后来,徐华又投身环卫行业,如今的她是浙江爱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撞”入环卫行业
迈入环卫行业,徐华形容是“误打误撞”。
2010年2月1日,一个偶然的机会,徐华叩开了“爱中物业”的大门。“当时就觉得是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徐华说,根据安排,她负责停车场和保安的管理工作。
听从安排,并不等于当“工具人”。徐华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直没有停下思考。在她看来,“爱中物业”的主要业务是写字楼的清扫,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外出打拼就是羡慕城里的写字楼和干净清爽的环境。既然“物业”与“清扫”能挂上钩,那扫写字楼和扫农村似乎也没多大区别。徐华没有料到,这个看似有些天真的想法,却触动了公司董事长胡爱中。
“徐华看到了农村物业工作目前的空白,这块确实还没听说有人做过,值得尝试一下。”胡爱中表示。
2013年3月,“爱中物业”中标海宁市许村镇李家村“四位一体”保洁项目。徐华也切换了自己的奋斗轨道,正式接手这一项目。
做勇敢的“弄潮儿”
徐华无数次暗下决心,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李家村的“四位一体”保洁试点并不顺利。
“四位一体”保洁项目中的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光是这几个新名词,村民们就一头雾水。特别是在得知徐华定下了到2019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域全覆盖的目标后,同事也觉得这事干不了。
“当时村民也有情绪,有些性子急的甚至拎着自家的垃圾桶来到村委要求我们现场分,给我们出难题。”当时一起参与这个项目的同事刘轩回忆说。
反复衡量后,徐华觉得这个项目的方向没有错,但对工作推进的方法进行了微调——即暂时先分干垃圾和湿垃圾。“猪能吃的是湿垃圾,猪不能吃的是干垃圾。”用村民听得懂的话,徐华一下打通了垃圾分类的阻点。
天天蹲守垃圾房、耐心解释分类方式、向村民回购分类垃圾,一套“组合拳”下来,李家村的垃圾分类渐渐从“要我分”过渡到“我要分”的良好状态。
推进农村的“美丽事业”
如今,在徐华的努力下,李家村又建起了智慧垃圾分类平台,每家每户的垃圾桶上设置了二维码。每天上午,垃圾收运员开车到农户家门口,先扫描每户垃圾桶上的二维码,然后自动称重、拍照,收运员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评价,合格的垃圾收走,不合格的放回原处,并将数据传到平台,由后台管理人员负责对住户的解释工作。持续三个月,村民们渐渐习惯了,参与率从5%上升到了85%,垃圾分类合格率达到了97%。
如今,“爱中物业”在徐华的努力下“孵化”出“爱中环境”这个子品牌。“爱中环境”已接管各类环卫保洁、物业管理项目1000多个,其中80%是杭嘉湖农村保洁项目。
为不断细化这项“美丽事业”,徐华每半年到乡镇项目部做蹲点调研。在调研数据支撑下,搭建智能大数据管理云平台,实现全产业链的垃圾分类,创新垃圾分类智慧化运营。
徐华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了要“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这对于他们这样的企业来说,备受鼓舞,“说明我们把农村作为战略目标的定位,方向是对的。下一步,我们将在乡镇垃圾减量,降低农村垃圾往返转运、降低运输成本,减轻后端处理的压力上下功夫,最终实现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